关于应用型管理类专科实践教学的思考
李小平
(澳门永利官网进入管理系 四川成都610100)
摘 要:应用型管理类专科人才培养重点是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存在着实践教学服从于理论教学,教学模式单一和实践教学各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客观要求,因此根据应用型管理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要求,重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和实践内容是应用型管理类专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实践教学 能力体系 应用型 岗位群
目前,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设有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学校500多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4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层次化特征,因此,从整体上根据学生培养目的和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需求,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可以区分为研究型工商管理教学和应用型工商管理教学两个大类。不同层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不同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相对于研究型工商管理教学而言,应用型工商管理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的创造能力,而知识应用能力的实质表现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由于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形成是以实践环节的转化为基础条件的。因此,在应用型管理类专科人才培养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和体系的是否完善,以及各环节之间的是否协调一致就成为应用型管理类专科在提高办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人才过程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应用型管理类专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从教学的一般规律分析,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形成是长时间、系统性的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的结果。知识应用能力的客观规律要求实践教学应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实践课程、毕业设计等不仅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各环节之间应具有系统性和相互统一性,其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保证其系统性和有效性,就应该从总体上来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措施。然而现有的实践教学是围绕着理论教学需要而展开的,而不是围绕学生的能力形成来展开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实践教学环节分散在各个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中。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而存在,只是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形式,使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其结果是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被忽视,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时间和教学内容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师队伍建设不配套。实践教学的顺利完成和一定质量目标的实现是以足够数量和较高水平的专业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前提条件的。实践教学固有的特征,对教师的要求也有别于理论教学。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从事实践教学的专业性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学校的普遍做法是将两类有着本质区别的教学任务交由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来完成,造成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不突出、指导不到位和流于形式等问题出现,大地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实习基地数量不够、临时性现象突出,影响了实践教学的真实效果。工商管理类的实践教学有别工科的实践教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是在严格的假设前提下,通过实验、归纳和演绎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离开管理理论的前提假设,任何好的理论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都有可能经受不住检验而遭到失败,这说明具体的管理环境对管理知识应用的重要性。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应用一些先进技术在实验室对现实的企业的具体管理环境进行真实的模仿,然而实验室所模仿的环境毕竟不能代替客观的现实,因此,学生深入到具体的企业、组织中去,通过具体的管理实践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应用型管理类专科人才能力的提高对具体的企业管理实践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这客观上要求学校应该有自己足够的实习基地,而且这种实习基地应该是长期而固定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真正地接触到具体的管理事务。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在校人数扩张迅速,导致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明显落后于实践教学的客观需要,具体表现在实习基地不够和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缺乏长期稳定的关系两个方面,直接影响到生产实习的效果,一是由于实习基地数量不够,在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多个学生在同一个岗位上实习的现象,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规定的实践时间和机会。二是由于学校缺乏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许多学校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都是采取临时联系的方式,出于学生安全和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考虑,企业普遍存在着不愿接受学生实习的现象,即或是接受也显得十分勉强,在学生具体的实习过程中也存在着应付的问题,使实习过程中的联系到的“临时性”企业转化成为“场所”,学生难以在具体的实习中接触到企业核心部门和有关管理事务,往往是到企业财务部门实习的学生不能看账和做账,到企业生产部门实习的学生不能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营销策划,这种走马观花的实习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与学生和学校对实习的预期相差甚远。
(三)教学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同时并存,制约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已被教育部列为重点控制发展专业。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的背景下,学校按学生人数比例进行实验室建设、增加实践教学经费和配置从事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应是学校在发展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基础条件。然而在具体的资源安排上,无论是用于实践教学经费保证、实践教学设施配置或是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上都存在着投入比例低于学生人数增加的实际水平。虽然这一现象在不同学校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总体趋势是人均实验经费和师生比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衡问题。由于受实践条件、实践教学经费和专业教师不足的影响,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没有完善的实验室和实验条件,一些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企业财务软件、管理软件、账目处理软件、企业投资项目评估软件不能购置。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系统学习和接触这些已在企业广泛应用的管理软件,到企业之后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严重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学校整个教学质量的认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实践教学往往由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来担当,实践教学的目标难以落实到实处,即或是配置了管理软件,由于教师的原因也很难发挥作用,往往被束之高阁,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四)社会实践缺乏有效的组织。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地,也是应用型管理类专科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虽然多数学校将社会实践纳入到了实践教学体系中,但对其管理却分属学工部,具体表现在社会实践组织方式以及实践内容选择上,其组织方式以学生自发性组织为主,实践内容以提供社会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居多。从教学的一般规律看,社会实践所包括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仅包括社会性、公益性服务,而且还包括社会调查、基层挂职锻炼等多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提供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效的社会实践不仅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且是以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为基本条件的。有效的组织管理应包括了对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指导和事后所形成的调查研究报告的认真审阅等。由于社会实践环节的管理脱离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弱化了通过社会实践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同时,模糊了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使社会实践成为变相形式的“游山玩水”。
(五)毕业设计目的不明确,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在整个实践教学中的应有作用。应用型管理类专科人才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在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检验性成果。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意义是全方位锻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研究型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而言,应用型的工商管理本科学生毕业设计应强调结合具体的管理实践,在对企业管理实践进行调查了解基础上,对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对经济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然而由于对毕业设计缺乏清晰的认识,使毕业设计呈现出一种“空泛”现象,缺少实际价值。具体表现在学生选题理论性强,选题大而空,没有针对性,使毕业设计成为学生收集、整理已有文献资料的过程,通过毕业设计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意义丧失殆尽。
二、构建应用型管理类专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的是为了在理论与实际能力之间搭建起一个转化平台。从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形成一种能力,它必须受多方面的影响,这包括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实习基地的建设等多个层面。
(一)以岗位群体的能力要求来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应用型的实质是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相互匹配和一致性。显然地,在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中,不同岗位对学生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如何掌握了解企业管理中不同岗位不同的能力构成要素,就成为应用型管理类专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首要任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通常由学校聘请企业中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岗位群的能力结构进行分解,确定不同岗位不同能力结构,由学校根据教学规律,对相同、相近的能力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教学模块,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培养模式所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际需要相互脱节的不足,保证了专业培养能力与岗位需求能力之间的一致性。以岗位群能力结构要求为实践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客观上要求改变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应强调课程设计、实验课、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的统一性,也就是说无论是课程设计、实验课、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应统一到岗位本身对能力的需求上,也就是说应严格按照岗位对能力的基本要求来统筹、协调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其次,学生毕业设计问题的来源应是具体企业不同岗位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理论教学中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之前,教学管理者和指导教师应走出校门,深入到企业中去,收集企业在具体的管理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作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待学生选题确定后,学校应鼓励学生深入到企业中去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了解企业的管理实际,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也可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让企业了解学生,为学生与企业之间架起一个沟通平台,从而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二)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一是完善实践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企业日常管理也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普遍现象。企业管理这一发展趋势,给应用型管理类专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投入资金添置企业管理教学软件势在必行。学生可以通过软件的实践学习,熟练地掌握这些软件的应用,从而提高实际的管理技能和管理能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为此,学校在教学资源的计划安排中,应将用于实践教学的管理软件的购置纳入到整个教学日常经费项目中,以满足应用型管理类专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二是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教师都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教学的主体。从商学教育的国际成功经验看,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学人员在工商管理本科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多年来,由于轻视实践教学,大学里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为此学校一方面要重视实践教学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挑选一些具有实践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中去,在量上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开办实践教学师资培训基地,定期将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相关的企业去进行培训,从质上保证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能力的基本要求。
(三)投资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实习的效果。在校园内自建各类实验室,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然而实验室不能替代真实的企业,因此,强调校企合作,建设长期稳定的实习企业是应用型管理类专科实践环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真实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实践教学。实习企业的临时性,必然导致指导教师对实习企业缺乏深入的了解。由于指导教师缺乏对实习企业的深入了解,指导教师很难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正确而到位的指导。相反地,由于学校与实习企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的合作中,指导教师必然会对实习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详细的掌握,指导教师在学生到企业实习前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许多管理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思考、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由此可见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重要性。工商管理专业的特征决定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走出去,而且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来开展实践教学。由于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存在,学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一些有关企业管理、财务、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际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来就一些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教师一起探讨,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来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应用型管理类专科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企业人力资源投资进一步理性的背景下,学生具有与企业实际岗位相一致的能力匹配是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就业机会的有利条件,这一趋势的出现要求应用型管理类专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根据不同管理岗位群对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来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应用型工商本科教学过程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单一的理论教学难以完成的,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因此,如何从总体上规划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资源上提供保证对应用型管理类专科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天俊,关于实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2.陈海宁,李湘建,试论教学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多元化模式的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4(10)
3.赵五一,谈商务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4(27)
4.董元虎,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基于实践的工程教育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4(22)
5.盖国强,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办学特色,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