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澳门永利官网进入官方网站!

科研在线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在线 - 科研成果 - 正文

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学历教育教学改革的衔接

作者:admin 更新日期:2010-03-25 点击次数:
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学历教育教学改革的衔接 熊宇涛 (澳门永利官网进入教务处 四川成都610100) 摘 要:在高职教育中积极推行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是使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的需要,同时也对高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实行高职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高职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就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准入 工学结合 教育教学改革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中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职业资格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资格认定,是经专门机构在综合测试和考察实际工作效果后颁发给个人的能在全国得到承认的一种凭证。它标志被授予人所具有的能力和操作水平,是提供就业的主要参考凭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证明,谁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多,谁的从业选择性就大,就业机会就多。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已推行了一段时间,从效果看有利于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良好风气,有利于培养一线需要高级管理、服务、技术性人才,对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都会产生一定推动作用。 二、目前在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学历教育“双证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与职业资格培训(劳动与社会保障培训系统)是“两个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是学历教育偏重学历,职业资格培训则偏重技能,两个体系互相独立,现行的“双证制”只是把它们平行起来,而不是有机结合,不能达到真正完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具体表现在: 1.学历证书教育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不能完全的对应。在我们很多学校是在专业教学之余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短期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培训,学生主要通过背诵方式来掌握考试内容,通过考试,往往存在考试一过,学生掌握的内容所剩无几的现象,违背了通过职业技能考核提高高职生职业能力初衷。 2.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工种数量与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与专业数量不配套的矛盾。现行的职业资格考核的内容与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内容不配套,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不吻合。在进行职业技能考核时,学生还得另增上课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既浪费人力又浪费时间。 3.有些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无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无法进行职业资格考核鉴定。 笔者认为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二者在高职生学习过程中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将二者纳入一个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网络中进行融通,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界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学历教育教学改革衔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从教育的本质来看,职业教育与培训,从本质上讲就是以就业、转换职业和提高劳动者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就业准备教育,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必须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来培养人。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学院的学历教育教学二者彼此实行衔接沟通,以此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正是当前我国在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一种自然而又必然的要求。 2.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我国现行职业培训或职业教育,各有侧重,存在单方面的倾向,难以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因此,必须在二者之间找到一种有效沟通的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起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渗透、贯通的教育模式,融合二者的优势,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3.从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直接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因此,职业教育与社会各行各业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既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4.从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构成来看,综合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是其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学历要求和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才能胜任某一职业的岗位需求。而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获得,并非单一的学历教育或职业培训所能完成,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融通,为各类学习者提供形式多样的求学深造机会,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人不得事,事不得人”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 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学历教育教学改革衔接的具体策略 1.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是高职院校教学计划制定的蓝本 以毕业生职业能力为基础搭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一步构建高职教育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蓝本确定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在建立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时应该以技能培训课程为主干课程,理论课为技能培训课服务;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开展教学;以职业标准为考核主要内容;以学习的实际综合成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这样有利于彻底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模式;还有利于规范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缩短学生就业试用期,使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受到企业欢迎。使突出技能培养真正成为高职院校的特色。 2.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对高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进行重新的整合与改革。 (1)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的建立,显示了行业、企业对教育领域的介入,社会需求开始向教育的供应直接“叫板”。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教学工作结合的纽带。高职院校要扩大自己的教育产品在市场的份额,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做好专业设置工作。一是要加强市场调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国家职业分类为指导,按照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及时改造传统专业,加进现代技术内容,拓宽专业适应性,积极发展面向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方面的专业。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设置什么专业。二是要从行业和地方经济特点及需要出发,跟踪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办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实际需要的重点专业,为地方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和外向型企业培养各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还要进行市场预测,根据市场发展态势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预测未来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提前设置专业,做到主动适应。 专业设置的行业(职业)性决定了培养目标的行业(职业)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要根据行业(职业)的需要准确定位。要以某一社会行业(职业)岗位或某类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依据,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把重智力转变为重技能,培养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和管理经营的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以及高技术关键岗位的操作、检测、调试和维护的智力技能型人才,有的专业还可以培养技术、技能相交叉或技术、管理相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口径要坚持“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宽窄并举”的方针,以适应社会行业(职业)或技术岗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多样化的需要。 (2)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体现了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高职生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是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完整要求,要求学生要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职业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本行业的管理和运行过程,并具有一定的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制定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应结合相应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要求来制定,力求使专业知识涵盖相应岗位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内容。同时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企业生产过程这一主线,来设置课程结构和体系,以虚拟课堂、模拟车间现场等方式真实的再现企业的生产流程,加强学生对这一过程的理解和把握。“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相关企业老总、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由他们一同来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各类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再将职业综合能力分解为专项能力,然后再确定开什么课程,讲什么知识来保证这个知识结构的实现,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进行综合化整合,舍弃那些与职业能力培养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广泛吸收本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将社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实际工作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内容中去。 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程以“实用、管用”为准,突出核心能力,加强技能培养,要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中体现多实践、早实践,保证实践教学不断线。 现阶段各专业技术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在专业教学的内容上反映出专业岗位的多样化和发展要求,要打破了“先学基础理论再进行实践实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方法,把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知识的传授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并且每个模块均以实际项目驱动,各模块之间互相独立和关联,各自在教学环节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特点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环节。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要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操作性实验,变实验过程为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过程。教学实训和岗位实习是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为满足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必须坚持产学结合,花大力气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由按照职业岗位和专业要求设置的专项实验室、综合实训室、模拟实训中心、实习车间等组成,应涵盖从基础到专业各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训基地要模拟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尽可能一致的“职业环境”,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投资规模大,设备更新频繁,学校负担较重,因此一定要依托行业和企业,通过与高新技术集中、体现经济发展增长点的企业的结合,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确保基地训练内容和方向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并具有一定前瞻性。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岗位实习是对真实职业环境的重要体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获取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应用能力,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学到在学校教育中学不到的东西。因此,学校必须积极争取地方支持,与行业、企业形成密切的产学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被选择作为实训基地的企业应技术先进、运作管理规范、产品适合学生学习,同时具有容纳学生实训的软硬条件。 (4)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培养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高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要加强师资队伍特别是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职教师自身应取得较高的职业资格,应为技师或高级技师。一是要加快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部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教师在教授好理论课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教育和训练学生达到相应的职业技能标准。 (5)教材建设 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和大学生职业资格制度的推行,要组织力量编写一批适合高职教育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的适用教材。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培训,要根据实验、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结合具体的仪器设备情况,编写相应的指导书或实训教材。成熟的出版,尚未成熟的先作为讲义,经试用修改后再正式出版,逐步形成优化配套的、有特色的高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体系。 3.高职学院的学历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面的考试观,改革考核方式、方法。全面的考试观,既要解决“考什么”,又要解决“如何考”。在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根据考核科目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操作、论文、报告与答辩等。评价主体选择上,既有校内老师,也有校外专家;既有他评,又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最终构成“以学生为本”的考核与评价新模式,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考核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评价学生。 4.高职学院的学历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扎实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组建各类学生社团,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实施“四能四会”工程,使学生普遍达到“能歌善舞、能书会画、能言会写、能拉会奏”。组建多个学生科技活动组织,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室、电子设计室、数学建模室等学生创新活动室,实验室常年向学生开放,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模拟创业大赛等。通过各类基地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爱心教育基地等。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管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英国职业资格制度对中国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1,(9) [2]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谌启标.国外终身教育政策法规述略[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3, (2) [4]职教论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怎样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J].职教论坛,2002,(21). [5]刘育锋.论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职教课程[J].职教论坛,2003,(22). [6]顾明远,盂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 [7]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教学改革,单嵩麟.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室 江苏 泰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