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类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
王婷婷
(澳门永利官网进入电子工程系 四川德阳 618300)
摘 要:论述了目前电子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后继发展能力,从教材、学生、教师三方面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对电子类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用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改观不大,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高职院校在老师教与学生学、学生学与用等诸多方面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从教材、学生、教师三个层面分别阐述。
一、目前现状分析
1.教材
教学体系仍是传统的知识体系,是本科教学体系的“缩小版”。
虽然近年来有许多高职高专教材出版,但真正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并不多。这些教材大多没有在技能和使用仪器等方面多作讲解,只是在理论部分比本科教材稍微浅显些,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教的内容在实践操作中用不上,实用的内容又没有教。简言之,现有的大部分高职高专教材讲解得深入浅出,往往让学生们学得晕头转向,遇到实际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
如何在教材中体现教育部[2002]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的,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1],还任重而道远。
2.学生
高职的生源是多个特定群体的集合。入学时,按理论知识层次划分,可分为准本科级、一般级和合格级。(1)准本科级——高考发挥失误型。这类学生基础扎实,课堂反映敏捷,和老师有共鸣,课后学习很认真,会主动找老师探讨问题,多数会选择自考。(2)一般级——高考发挥正常型。这类学生基础一般,缺乏自律,学习不自觉,课堂上能听懂,但缺乏钻研精神,往普通工人发展的居多。(3)合格级——补录型。这类学生基础较差,不会主动学习,理工科知识基础薄弱,上课就是坐飞机。
目前的教学模式太单一,各层次的学生在一个大班上课,显然不能适应这种特殊情况。如何就学生的不同学习态度和原有知识基础因材施教,这是在教育高职低年级学生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此外,学生们进入高年级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他们渴望所学必有所不同,这也同样不容忽视。
此外,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认同危机”[2],极易产生自卑情结。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文关怀显然还很欠缺。因此,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渺茫、学习无用、奋发无力。
如何帮助学生消除社会歧视带来的消极影响,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路径,必须被提上日程。
3.教师
高职院校的老师有在企业工作过的,也有毕业不久的本科生、研究生。按从事工作的不同,大体可分为四类:科研型,教学+科研型,管理型,教学+管理型。
目前,在各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近年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般属于教学+科研型)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往往占据60%—80%的时间),而从事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很难有学术科研论文发表,提高和再学习的机会也少,因而在职称评定中往往处于劣势,这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学热情。部分高职院校有老师在合同未满就辞职,甚至有所教课程还未结束就离校的,这给日常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心理阴影。
虽然现今各高职院校都不缺老师,随时有新鲜血液补充,但年轻老师的流动性过大,是学生们最不能承受的。高职院校领导们不可小视这个问题,必须仔细考虑,认真应对。
二、现就上述三个方面谈一些建议。
1.教材
必须改变大部分电子类高职教材与实际严重脱节的情况,必须体现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特点。例如,在判断某一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时,以往写明应测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必须删除这种操作复杂、可行性不高的作法。应将其改成生产中的常用方法,即检查几个关键引脚信号的波形、幅度或指标。
美国的同类教材堪称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典范,值得借鉴和参考。
首先,它给出相当数量的工作实例,且以最简单的实例作为引子,让学习者很有兴趣,又觉得易懂。接下来,每例有相关问题,以增强和扩展该例的内容,有些相关问题要求使用不同的参数或条件重复这个例子。再者,每章后面大都有一节难点讨论,包含很多技术技能方面的课题,强调学生的技能和使用测试仪器的方法。在每章的最后一节还会给出本章的概念及实际应用的器件。每一章都由对实际系统的分析、技能和设计组成,实现“系统配置”的思路及方法,教学的重点不是电路原理。除了基本问题以外,还有其他4类要求解决的问题,它们是:设计性问题,诊断不正常工作的电路,挑战性的解决所设计的问题,解释原理图。这些练习旨在训练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面向实际工作的能力,判断与决策思维的能力,应对大规模原理图实际工作的能力[3]。
简言之,国内教材大都深入浅出,使学习者学得索然无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国外同类教材浅入深出,用启发式、案例式、项目式的教学思路,使学习者兴趣盎然,且锻炼了能力。
虽然老师们编写教案会参考不同的教材,但教学进度和内容安排往往会参照指定教材,学生们更是将指定的国内教材作为最权威的教材。可见,教材的编写无论如何都是很重要的一环。学生们只有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教材引导下学习,才能提高思维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才能举一反三,适应生产需求。
2.学生
考虑到职业教育是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因而可针对不同年级来实行分层教育。在低年级阶段,老师们可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关档案和实际水平,进行分班、分层次备课、上课,再分层辅导,分层考核,将他们培养成为专升本学生、良好的专科毕业生和合格的专科毕业生。对第一类学生,应要求他们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来证实一个问题或公式;而对后两类学生,应要求他们知道一些结论,该怎么应用,系统的理论推导则不需要涉及。进入高年级后,可对学生们按就业层次划分,上不同的实习课程。
但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容易存在知识面不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资料查阅能力有限,实验技能不强(设计数据表格、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问题,老师们不可掉以轻心。
就他们的“认同危机”和“自卑情结”, 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是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级技能人才。为此,学校应进行一系列的教学体系改革。此外,还应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多开展文娱活动,发掘他们的其他才艺,让他们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3.教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就教师流动性大的问题,各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应分清各年龄段、各类型老师的优势,善用人才。例如,给年轻教师的教学任务最好不要超过70%,着力把他们培养成“双师型”教师,且定期安排他们到各兄弟院校和企业去交流、实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各类型的老师还应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多用启发式教学,授课时多选择贴近日常生活、学生们感兴趣的例子。例如在《数电》课程“时序逻辑电路”中,引入自动售货机作为例子;“555定时器”用洗相曝光电路作为例子。师生若能在实训室上课,边讲授,边示范,边动手,边学习,效果就更好。
此外,为让老师们热爱本职工作,把它当做事业而不只是职业,校方应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们的激情与爱心一旦被学生们感受到,将对其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也有利于积极认同感的产生。
电子类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是个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许多方面,这里主要在教材、学生、教师三个层面上作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不断学习“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多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多尝试,大力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国发[2002]16号.
[2] 米靖,周志刚.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同的教学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19.
[3] 陈文楷.国外“电子技术基础”类新教材的启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4):Vol.25.